連載53.中國式的商業黑規則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當地工作、生活、學習,將一些中國式的生活、社交操作手法帶到當地,而當地人又用這種學到的中國式處事方法來對待中國人,這就是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吧。
在當地,一般乙方不會宴請甲方,相反,有些當地供貨商會主動找我宴請他們,理由是他供應了材料給工地,這對于中國式的商務哲學來說,很難理解。
在項目的施工前期階段,工地上的碎石供應,我選擇了三家不同的送貨商,一是萬一遇到對方車壞了或者堵車等情況,分散碎石不能送到的風險;二是不把業務交由一家,給送貨商制造緊迫感,敦促對方保證質量、提高效率。如果商家質量可靠、送貨及時,我的訂單自然會傾向這樣的商家。
| 正在卸貨的碎石
一日,碎石供貨商Derrick在工地大門口找到我,他緩緩搖下車窗示意我坐到車里,我一般不會輕易進入當地人車廂內,說站著談事方便。他表達希望我多給一些訂單給他,或者把工地上送碎石的業務都交由他做,之后他遞給我一個兩厘米見方的小方塊,我定睛一看,是面值1000先令的紙幣折成了小方塊,他說這個作為啤酒錢送我。
第一次接到當地供貨商的“賄賂”,很是詫異,這完全是熟悉的中國式的操作手法啊,當然,這在當地肯定不是第一例。我并未接受他的“小方塊”,我說我和其他中國人不一樣,可能有其他人會收下這錢,但我不會收,只要碎石質量好、送貨及時,會有更多訂單,讓他自己買點啤酒慶祝這個業務;他再嘗試幾次試圖把錢推給我,見我態度堅決,開車離開了。
由于他送貨相對及時,我讓他和另外一家供貨商一直送貨到項目施工結束,我并未找他索取一分好處費,也從未暗示找他要任何錢物。索取錢物不符合我的個性,這不會讓我富裕,相反會讓我心生不安,我也不愿帶給他們一些中國式的商業黑規則。
又說木方供貨商Fred,他曾拿做了手腳的皮尺來測量木方長度,被我現場識破,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記錄這事。他和公司合作了好幾個工地,他的木方價格適中,送貨及時,雖然不時有其他供應木方的商販找到我尋求合作,對于陌生的商家,我又擔心他們的送貨質量和速度,所以工地上的木方也一直由Fred送貨。
某日下午接近下班時,Fred電話告知給我帶來了禮物,我問什么禮物,他說一會兒告訴我答案,他已在工地附近;我心想這會是什么神秘禮物?不久他開車來到工地,掀開后備箱,他給我帶了兩顆白菜和十幾個土豆,他說感謝我給他木方業務,土豆和白菜是從森林里挖出來的有機食物,送我以表感謝。
對于蔬菜贈送,這不會給我帶來心理上的不安,我道謝著接受了,之后把白菜和土豆拿到了公司食堂大伙一起食用。土豆味道和平常在市場購買的并沒差異,白菜似乎回甜味要稍濃,也許這是一種心理暗示吧,可能這白菜和土豆本就是他在市場上購買。
在項目開工后,有不少機切石供應商到現場拉業務,我一般把我號碼留給對方讓他們再等候我的聯系。到了砌體階段,我選擇了與公司另一項目M有合作的兩家機切石供應商,他們送貨算及時,質量時好時壞,有時機切石硬度大,有時容易破損斷裂,在清點時,除了破損斷裂的不計入送貨量之外,我還會計算一個額外損耗,一般把零頭抹掉,或者額外增加一些損耗;我們雙方約定每周結一次帳。
在某個時間點,突然不少來拉業務的供應商玩起了新花樣:他們說送機切石現在不用付款,結賬時可以抵房屋給對方,這樣用房款抵貨款,這明顯是中國式的買賣操作方式,這在國內屢見不鮮,而在當地鮮有耳聞,我還是第一次聽聞當地供貨商讓甲方采用這方式,但在當地的某些項目中,中國供貨商和某些中國甲方采用這種方式早已有耳聞。
以我對當地人的消費方式或商務文化的理解,當地人做生意一般不欠款、不賒賬,石頭供貨商去采石場購貨,多數是現金交易或當周結算。如果我們用房子抵扣他的貨款,賬期不僅長,而且他們產生資金黑洞,即雖然他投入資金從采石場買入石頭送往我工地,但較長時間內沒有資金回流,估計他們的生意也只能關門謝客了,從他們購買石頭的方式來看,這種操作不可行。
這突然冒出的支付方式,也許是其他中國工地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而他們又以這樣的方式來試探與我合作的可能性吧。
| 從中國采購的馬桶,正在卸貨。
為了穩妥起見,我也不愿意去嘗試、驗證這方式的可行性,維持了以前的供貨商。而那些要求以房抵款的供貨商,并沒有再回到工地或者多次聯系我繼續推銷這種方式,估計他們就是隨口一說吧,覺得中國人做生意的新方式好玩罷了。
做外墻涂料結算時,樓棟的外觀結構不一樣,有的僅需測兩個面,有的要測量三個面,我一般先測量某棟樓某一層立面的面積,再乘以總層數,這樣就得到這棟樓這個面的總面積,承包商看我逐一測量每個窗戶或洞口大小之后再逐一核算,算著也耗時,若我們雙方算的數據不一致,又要重新測量或計算,他直言告訴我可以多寫結算金額,這樣速度快,而多的部分可以給我……當然這也被我拒絕。
當地人送錢給我討要碎石業務,送菜給我拉攏木方業務,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市場下,為了獲得一定的業務,使用這些規則也在邏輯之中,畢竟頭腦靈活的人也不少,生意做興旺了自己的腰包才鼓。
相對于“以房款抵貨款”這種做法,在當地工作生活長久后,自然了解當地人訂貨規則或者銷售方式,這肯定屬于水土不服的行為;雖然在中國這是不少開發公司慣用的方式,一些有一定實力的供貨商,也普遍接受這種方式,趁房價高漲的時候再拋出房產,獲得更多的利潤。
外墻涂料承包商主動讓我多寫金額,是看到我計算繁瑣,想必他也是熟絡中國式的商業規則了,這招“借花獻佛”達到了多贏的目的:他的計算進度加快了,同時給甲方好處也不必掏自己腰包,如果以后的業務還可以類似操作,給相關人員也畫了一個大餅,很聰明的做法吧。
每個人都有學習、模仿的能力,對于這些強烈的、帶有中國商務式的行為,或者這是全世界通用的商務規則,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不為所動,不讓對方看低自己,不主動教他們學習,這是最好的結果。
第53節完。
對不起,您的賬號尚未進行真實身份信息注冊,評論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鴻地產網版權所有
你好大佬,能否分享下非洲工作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