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九龍坡區的城市定位與城市價值!
?香城故事
在五大商圈中,楊家坪一直沒有找到更多的自己的存在感。萬象城開業以后,楊家坪商圈的獨立性開始呈現出來,高端消費群體開始慢慢留在商圈內,而之前的西城天街與其他眾多商業均無法承擔起這個功能。楊家坪商圈獨立性不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定位模糊。在渝中,江北占據了商務與現代商業的高點以后,楊家坪商圈存在的功能價值在那?是滿足本區普通群眾的商業需求,還是從競爭中尋求到覆蓋全城的差異化商業空間?
從城市空間來看,楊家坪現有商圈擴容,與九龍半島打通是一種必然,而在《長江文化藝術灣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中,包括九龍半島,釣魚嘴半島在內的26平方公里的濱江人文區域,規劃有1330萬方的居住建筑,326萬方的商業商務體量。就商業商務體量來說,相當于江北嘴的70%(整個江北嘴總體量650萬方,住宅180萬方,商業470萬方),在現有重慶主城其他各區域中,應該算體量最大的了。
另一個角度,科學城核心區域也在于九龍坡,如果科學城自身沒有形成城市核心區,那么科學城的商業商務聚集,要不走向解放碑觀音橋組團,要不走向九龍半島。但從目前來看,沒有特別的歷史機遇促成,商業商務多半會走向江北嘴區域。
在新版規劃里面,九龍半島和釣魚嘴半島定位為認為人文藝術半島,從區位關系和經濟實力來看,核心應該在九龍半島而不會在釣魚城半島。從商業關系來看,這個定位對于支撐這樣的宏大規模,顯得有些尷尬。
從商業角度來說,現代商業中,體育和音樂能夠吸引大規模人流,從而帶動更大的產業,圍繞體育,音樂的相關產業鏈縱深也較深,但美術或者其他藝術領域,則不具備這樣的關系。也就是依托于川美形成的人文藝術底蘊,推進產業鏈,是不現實的,而特別是川美在藝術領域的話語權也并不是特別突出,那么依托于川美的背景建立的藝術產業就會更加艱難。
但現代體育和音樂市場,電影是推動娛樂產業的主要構成部分,美國體育是以籃球,音樂,橄欖球,高爾夫等為核心體育產業推動相關傳媒產業的發展,而電影和音樂是美國文化類產業的主要構成部分;歐洲體育產業主要是足球。這兩個產業的核心都是可以形成大量的人流聚集,有人流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商機,這也符合現代數字經濟的特征。
從這個角度來說,九龍坡在這方面下大力往前推動,大而全的體育產業,以九龍坡一己之力甚至是以重慶之力恐怕也很難打造成功,因此體育產業的選擇應該選擇投入較少,能形成獨特的IP的冷門市場為契機去推動,在擴張和延伸,驅動產業鏈的不斷迭代升級。另一個角度,技術和藝術往往有共同之處,很多技術人才也是藝術人才,或者對藝術表現的較為親近,這種產業倒可以促使科學城的一些企業因為這種人文藝術氛圍選擇留在九龍半島,有了產業進駐,配套的金融自然也就來了,形成這種驅動關系,九龍半島才可能驅動九龍坡楊家坪商圈的城市升級。
如果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九龍半島的升級與迭代,有兩種推進方式,一種是自然是推動,或許如現在市場表現這般,即通過對城市周邊宅地的出讓,帶動基礎設施的完備和升級,再驅動商業上的招商;也可以通過率先在九龍半島進行標志性的商業設施的建設(其實這類基礎設施,有的區政府可以自己做,多為賺錢的事,比如修建標志性寫字樓和核心商業物業),其次是通過政府的資金投入性行為,也會迎來市場的跟風效應,驅動其他資金跟進。而作為一個區級政府,可以讓本區的一些國有企業相互輸血,購買本區域的物業,來推動整個城市發展的順利進行。
而按照現有的方式進行城市產業升級,對于九龍半島來說,將是一場殘酷的市場競爭。從目前來看,江北嘴的商務尚有足夠的容量,而觀音橋這兩年進行了較大體量的商業商務建設,如果小灣片區的地塊出來,那么商業商務體量將再次增加。隨著這些商業商務設施的使用,江北嘴的核效應必將更加顯著,而虹吸能力也必將更加突出,企業要搬離這個核的阻力就更大(市場自身阻力),九龍半島的商務氛圍就會更加艱難。
而目前率先出讓宅地的方式,從市場來看,似也不可行,從目前來看,榮安兩塊地都會敗走滑鐵盧,華潤能否成功還不清楚,如果鐵馬工具廠地塊再出來,將中期內封底宅地市場的價格,很長一段時間內九龍半島的建設將無在想象空間中進行,這不論對商業,商務,還是住宅來說,都極為不利,而如果一旦榮安兩個項目爛尾,那么對九龍半島的建設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九龍半島給了九龍坡城市升級的一個契機,但如果不能有效把握的話,九龍半島可能無法走出獨立路線。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江北嘴虹吸整個城市的精華。九龍坡則將一直成為前店后廠的廠而無法成為店!
對不起,您的賬號尚未進行真實身份信息注冊,評論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鴻地產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