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到底能不能成為世界級城市群?
相信這是所有人都有的疑問,成渝雙城經濟圈到底能不能發展起來?
雖然現在成都和重慶已經發展的很好了,是西部地區發展的領頭羊,但是要跟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去比,成渝現在確實是要落后不少。
在經濟總量方面,成渝雙城經濟圈跟其他三大增長極差距仍不小。
成渝雙城經濟圈總面積是18.5萬平方公里,匯集了近1億的常住人口,2021年其GDP總量約7.4萬億元,占全國GDP總量的6.5%,分別是長三角地區的26.8%,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的73.6%和京津冀地區的76.8%。
長三角城市群GDP是27.6萬億元,成渝才剛剛夠得到別個零頭。
在經濟上,2021年重慶主城區和成都市GDP分別為2.15萬億元、1.99萬億元,而其他城市GDP最高的是綿陽,但也就只有3350億。
成都GDP是綿陽的595%,可怕。。。
從人均GDP來看,2021年成渝的人均GDP是7.55萬元/人,粵港澳大灣區是12.89萬元/人,只有別個的60%不到。
而且,成渝雙城經濟圈內部的發展差距特別大,幾乎只有成都和重慶發展的好一些,其他城市沒幾個能發展起來的。
在人口方面,重慶主城區、成都市人口都超過了1000萬,成都甚至超過了2000萬人,但綿陽常住人口都不足500萬,只有488萬人。
成渝雙城經濟圈,成渝高高隆起,中部基本都是塌陷的。
起點雖然比較低,但成渝的合作基礎其實是比較好的,兩地的合作由來已久,已經合作了20年了。
早在2001 年底,成渝就簽署了《重慶—成都經濟合作會談紀要》,提出打造“成渝經濟走廊”。
2004年2月,兩地簽訂《關于加強川渝經濟社會領域合作共謀長江上游經濟區發展的框架協議》,在交通、旅游、農業、公安、文化、廣播電視等6方面加強合作。
2007年4月,兩地簽署了《關于推進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經濟區的協議》,首次共同確定了“成渝經濟區”的地理范圍。
2008年10月《關于深化川渝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2009年10月《關于加快“一極一軸一區塊”建設推進成渝經濟區發展的指導意見》
2009年11月第二屆川渝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
2014年7月《成都、重慶海關簽署區域通關合作備忘錄》
2015年5月《關于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
2015年10月《川渝合作示范區國、地稅合作框架協議》
2018年6月《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
2019年7月,《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
2020年10月,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2021年10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終于來了。
重慶的定位是: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
成都的定位是:區域經濟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國際門戶樞紐。
孰主要、孰次要,一眼便知。
其實,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經濟方面,重慶排名全國第5,成都排第7名。
人口方面,在過去10年里,成渝分別增加人口714萬人、327萬人,重慶常住人口排名全國第1,成都排名第4名。
城鎮化方面,2021年成渝城鎮化率分別為79.48%和70.32%,四川省的城鎮化率僅有57.8%,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收入方面,成渝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43502元、4144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而且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消費方面,重慶社零總額排名全國第3、成都排名第6,重慶兩年平均增速高達26.9%
產業方面,成渝的產業結構都更加完善了,都是第三產業占主導,四川省的高新技術產業總體規模已經突破了2萬億元,成都的電子信息產業也突破了1萬億,是成都最發達的產業。
外貿方面,2021年四川和重慶的進出口金額,分別達到9514億元、8001億元,且出口的產品都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集成電路等電子產品,是最有希望的產業。
雖然帶領著一大幫小弟,但好在成都和重慶的底子都比較扎實,把小弟們帶向共同富裕,應該是大概率會實現的事兒。
那么,成渝可以在哪些方面深度合作呢?
主要是這4個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新消費、金融資源。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比如機場,高質量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加快推進重慶江北機場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樂山、閬中、遂寧、雅安等一批支線機場建設。
比如軌道,規劃到2025年成渝軌道交通總規模達10000公里以上,其中鐵路網規模達到9000公里以上,建成“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
比如公路,規劃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5000公里以上,現在還有3000公里左右的高速公路要修。
比如航運建設,要構建以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為核心,以瀘州港、宜賓港等為骨干的港口集群,加強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對接合作。
比如城際交通,成渝雙城要實現1小時通達。
在產業方面,
比如電子信息產業,成都主要是在集成電路、軟件研發、移動互聯網應用上有優勢,重慶構建起了“芯-屏-器-核-網”產業鏈,成為全球重要的計算機整機、手機生產基地。
2020年,成渝兩地合計生產微型計算機整機1.66億臺,占全國比重高達44%
集成電路制造上,成渝兩地產量從2015年到2020年,完成了2.54倍的增長。
比如汽車產業,成渝都是傳統汽車、摩托車制造中心,2015-2017年保持每年400萬余輛的汽車生產,占全國總量的15-16%。
目前,重慶已形成了“9+3+5+30”新能源產業集群,包括9家乘用車企業、3家客車企業、5家專用車企業,以及以比亞迪動力電池為代表的約30家核心技術企業。
2021年12月,成渝簽署《共建世界級先進汽車產業集群戰略合作協議》,主攻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規劃到2025年實現汽車產量300萬輛、產值6000億元的目標,共建中國西部汽車中心。
在新消費方面,
2019年以來,成都和重慶新開首店數量均排名前10,成都更是以1155家的總量躋身前3。
成渝新消費分層明顯,既有傳統文化消費,也有數字動漫特色街、音樂文化特色街等消費。既有火鍋、茶館等數量龐大的大眾消費市場,也有云集國際一線消費品門店。
美食是成渝地區閃亮的名片,川酒、川菜、火鍋、蓋碗茶等為人熟知。2021年,四川省食品飲料產業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達20.4%,居工業5大現代產業首位,其中主要是白酒,利潤總額高達678個億,同比增長25%。
在金融資源方面,
成渝金融資源集聚處于前列,2021年成都排名西部第1、全國第6,重慶是全國第7位。
2021年,成渝的金融業增加值分別為2272億元和2460億元,加起來跟深圳差不多。
2020四川滬深兩市證券交易金額達35萬億元,居全國第7位。
2021年成都和重慶保費收入分別達到1005億元和966億元,合起來保費跟上海差不多。
《規劃》中說要建設西部數據資產交易場所、在重慶建設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探索建設重慶區域性金融科技監管信息平臺,將重慶建設成真正的西部金融中心。
對不起,您的賬號尚未進行真實身份信息注冊,評論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鴻地產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