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切入主題。
2022年,重慶樓市將逐漸恢復過來。
三點原因,說完就撤。
01
要想知道明年重慶樓市具體會怎么樣,先得知道重慶如今的樓市,到底發展成什么樣子了。
答案是,很不好。
2021年9月,重慶住宅賣了85萬方;
10月,賣了88萬方;
11月,賣了80萬方。
連續3個月,成交量都在90萬方以內。
而受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是怎樣呢?
2020年9月,重慶住宅賣了160萬方;
10月,賣了203萬方;
11月,賣了191萬方。
2021年,市場比2020年萎縮了一半都不止。
而12月1日-12日,重慶才賣了33萬方,估計12月整個銷售量大概也在80萬方左右。
但2020年12月可是賣了255萬方啊,市場直接縮水了70%。。。
是什么導致了這樣一幅局面?
重慶城市價值突然就暴跌了嗎?
很明顯不是。
市場已經沒有足夠的信心了。
換言之,市場底已經基本到了,而政策底早就已經按捺不住了。
局部地區加快放貸、某些優質開發商的融資放松,這些都是市場在轉變前的征兆,而這樣的現象,將會在2022年大規模爆發,明年樓市的環境要比現在要好的多。
02
如果房地產還是被這般打壓,所有人都承擔不起被打趴下之后的代價。
舉一個小例子。
重慶2022年的社保費又漲了,從每人每月的1321元,漲到1421元,幾乎每人每月漲了100元。
看起來不多,是不?
如果公司是幾百上千人規模呢?
如果公司做了業務了,但一直沒回款呢?
如果找銀行貸款,突然被銀行抽貸了呢?
公司老板每時每刻付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銀,但他收回來的全是應收賬款,請問公司怎么活?工資還怎么發?社保還怎么交?
如果還繼續上調社保費,把公司壓垮了,更多人失業,反而繳納的社保費要減少。
再問一句,為什么要上調社保費?
社保的本質是,年輕人養老年人。
政府養的吃力了,于是把壓力傳導給企業,如果企業被打趴下了,那社會是不是要亂套了?
本來經濟就不景氣,做實業的慘的很,政府稅收收不到多少,而且現在很多地方還是按1%來收的,并沒有調回3%。
你說,政府不賣地,哪來的錢辦大事?
如果土地全部流拍,經濟怎么辦?
君不見,廣州、上海、杭州這么多地方的公務員降薪,那些人的房貸車貸怎么辦?
工資降低了他們還有干活的積極性嗎?
是不是以后懶政怠政的概率會大幅提升呢?
我不敢細想。
03
重慶2021年的三批土地已經全部賣出去了,但是這些土地,在2022年出來的概率,卻并不會那么高。
第一批次的土地,地價相對較高,在市場上沒有什么競爭力,現在已經出來了的項目,幾乎沒有跑的特別順的,虧本是常態。
還沒開出來的項目,操盤手會更加謹慎,因為一旦開出來后賣的不好,可能自己就要被換掉。在這個地產人紛紛下崗的大背景下,她們下崗后還能繼續當操盤手嗎?
說不好。
這兩年離職、下崗、轉行的操盤手,多的是。
第二、三批次的土地,很多都是被城投公司和國企平臺給收下了。這些土地也不會出來,至少在短期之內不會面向市場。
因為城投公司和國企平臺大概率自己不會去做開發,而是找優秀的開發商去合作開發。找對味的合作伙伴是很需要時間的,找到了還需要在各種流程和工作節奏安排上進行磨合,這就不是在短期內能完成的。
從土地端來看,明年的供應量不會太大。
從現有的項目來看,今年賣的特別好的項目,基本都快清盤了,沒啥存量了,明年也大概率不會推出來什么貨了。
比如像融創壹號院、重慶天地、華僑城這種高層,
像融創云鼎城、綠城春溪雲廬、華僑城這種洋房,
像碧桂園長橋江山、公園大道、文旅城這種別墅。
這些TOP項目基本都快要清盤了。。。
從存量端來看,到11月底還有532萬方存量,還可以繼續賣3個月,那3個月之后呢?
不管是從土地,還是現有的項目,還是存量市場來看,2022年的住宅供應量都不會太大,那也就是說,住宅的供銷關系會逐漸走向平衡,那房價也會更加平穩甚至有所回升。
現在重慶樓市有那么多的工抵房、折扣房出來,其實現在就是一個非常適合買房的好時機。因為隨著明年市場行情的好轉,政策和供需關系逆轉后,房價就會平穩甚至回調。
開發商之所以現在打折促銷,是因為現在市場行情不好,但是開發商又有回款銷售任務。
等明年市場行情好了,你覺得開發商還會打折嗎?
你又不是他失散多年的兒子,開發商如果能多賺一分錢,它憑什么讓利給你。
以上!
對不起,您的賬號尚未進行真實身份信息注冊,評論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鴻地產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