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開比亞迪年報的盲盒 新能源標兵為何“開倒車”?
拆開比亞迪年報的盲盒 新能源標兵為何“開倒車”?
來源:星空財富
原標題:拆開比亞迪年報的盲盒,新能源標兵為何“開倒車”?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每年年初的年報季,就像是在股市里拆盲盒。到底是業績超預期,股價補漲,還是業績落空股價補跌,會在這時見分曉,就像開盲盒、彩票開獎那樣的刺激。
要說2020年A股最亮的星,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無疑榜上有名。而就在今天,比亞迪公布了去年年報,以及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如果只看增長數據,那的確是不錯:
2020年營收1566億元,凈利潤超42億元,同比+166%;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2~3億元,同比+77%~166%。
可如果再深挖一下,便會覺得實際情況并不像增長數據那樣樂觀。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我們都把比亞迪看成新能源車股,但其實比亞迪汽車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只有50%左右。比亞迪最早是靠消費電子(現在成了蘋果的供應商)起家的,該業務占了總營收約38%。其他業務占比較少,就不做討論了。
比亞迪的這些業務當中,目前最有成長性,且最對總營收貢獻最大的,無疑是汽車業務,尤其是新能源車。所以,把比亞迪約等于純正的新能源車企,雖然不太準確,但是這樣研究起來比較有效率。
基于這樣的假設,下面我們來看看,剛剛公布的年報和一季報預告,為什么存在著不確定性。
2020年年報
在去年年報基礎上綜合半年報、三季報,經推算可知去年四季度營收約516億元,較三季度環比+15%;凈利潤7.9億元,環比-55%;凈利潤率1.5%。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結合這些數據,不難發現盡管四季度營收還在加速增長,但是凈利潤率卻見頂回落。放到整個新能源車市場火爆的背景下去看,這其實是在暗示新能源車品牌競爭的加劇——照這樣看來,與其在下游品牌之間糾結,倒不如在上游資源股上尋找躺贏的機會。
不過話說回來,新能源車被市場真正重視起來,還是去年二季度的事情。而且新能源車還處在成長期,這一階段比利潤更重要的是營收的增長。
所以,站在這個角度看今年一季度的業績預告,就會有不一樣的滋味。
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告
只公布凈利潤的一季度業績預告,其實并沒有太多看點。
首先,2020年一季度各行各業都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屬于黑天鵝事件,這種異常值沒有可比性。
再者,比凈利潤更重要的營收數據,要等到4月底才能官宣。不過我們能從目前已知的汽車銷量數據中,得出一個粗略的結論:比亞迪一季度的銷售并不能算理想。
嚴格地講,比亞迪不算是純正的新能源車企,其銷售的車型中,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的占比,大約是6:4。
今年1月,比亞迪共銷售汽車4.24萬輛,同比+68%;2月銷售2.1萬臺,盡管同比增長高達280%,但是比較的對象是疫情下的情況,沒有可比性,反倒是環比-50%更說明問題——3月份的銷售數據還未發布,但我們可以取平均數,也就是3.17萬輛。也就是說2021年一季度的銷量預計為9.51萬臺。2020年一季度的數據是6.1萬輛,假設售價穩定,則預計今年一季度營收約305億元。
這是什么概念?比去年四季度營收,環比下降約40%。如果假設公司其他業務收入穩定,汽車銷售決定了總營收的變化,那么按照公司往年一季度營收占全年營收20%的規律進行測算,則2021年營收預計約1525億元——跟2020年的營收數據沒有太大區別。
根據紅塔證券的研報,如果目標價達到253元,那么2021年對應的營收約為1879億元,這意味著營收的同比增幅要達到25%,相當于今年要復制2020年的增長奇跡。

圖片來源:紅塔證券研報
這很困難嗎?
不是沒有希望,但難度有點大。今年比亞迪手里有兩張牌:
混合動力新車型車載半導體
混合動力車型
對標2020年的爆款比亞迪“漢”,2021年也要有新的爆款車型。為此,比亞迪在今年推出了DM-i混合動力車型,包括秦Plus、宋Plus DM-i、唐DM-i等。
這聽起來是個討巧的做法。經過去年下半年一些PPT車企冒頭之后,不少人意識到新能源炒作的熱度,短期內可能是有點過頭。但好在2016年時新能源車“騙補”的標簽已經撕下來了。所以,如今比亞迪走油電混合的回頭路,既站在新能源一邊,響應碳中和的大題材,又通過燃油動力解決里程焦慮。
這步棋有點意思。
車載半導體
正如京東集團(09618)正在將京東健康(06618)、京東物流等業務板塊分別上市那樣,比亞迪也在這樣做。
比亞迪電子(00285)已在港股上市,而比亞迪負責車載半導體的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在去年年底開始準備上市。

圖片來源:比亞迪2020年年報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汽車芯片一直缺貨。導致短缺的一個原因是,在新能源車徹底爆發之前,很多半導體廠商在搞了車用芯片之后,覺得是事多錢少,不少都選擇了放棄,最后只有深耕多年且與車企深度綁定的廠商堅持了下來,因此產能是很有限的。更要命的是,業內預計短缺在今年也不會有明顯緩解,造車新勢力蔚來(NIO)近期甚至因為缺少芯片而暫時停產5天,消息一出,公司股價一度下跌8%。
相比之下,自己給自己供應芯片的比亞迪,就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而且,比亞迪把子公司獨立上市,意在完成從自用到公用的轉變——這就好比京東物流一樣,本來是京東電商平臺自用的物流,但形成規模之后,就對外開放,去賺同行的錢,沿著產業鏈上下游賺錢一條龍,豈不美哉?
不過,比亞迪要想打出這兩張牌,還需要等一段時間。剛剛公布的2020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4月底的一季報、8月出爐的半年報才是更關鍵的業績盲盒。另外,對混合動力車型銷量,以及比亞迪半導體上市的密切跟蹤,也是極為關鍵基本面信息。
今天的盤面上,比亞迪低開高走,這表明基本面龍頭股跌多了,是有資金愿意抄底的。今天同樣是前期熱門股的隆基股份(601012),在連續調整后,首次觸及漲停——單靠搞園藝實現不了碳中和,而像新能源車、光伏這樣有業績支撐的碳中和,才是真正的碳中和。
